22卒L同学(ZS Associates)

•L同学

•東京大学修士(2021年09月毕业)

•正选考内定:ZSアソシエイツ(米系戦略コンサルティングファーム)

本人背景

高中毕业后来到日本,地方国立大学工学部毕业,现东京大学理系修士课程在读。学部期间有过欧美交换留学经历,大学院时在中资头部互联网公司的东京办公室做战略与投资部门的长期实习, 同事基本都是战略咨询出身。日语从初三开始自学,到高二考出了N2,之后再也没有考过级,但是应该是N1以上水平。由于是理科生,缺少文系seminar的小组讨论氛围,闲聊的日语比较靠谱,但是比较正式的商务日语或者长篇大论的日语水平并不靠谱,某个Job还获得了日语废话太多的委婉评价。就职活动以战略咨询和投资银行的research部门为轴心。内定公司是我就职活动开始时第一志愿群的公司,拿到内定后也打算结束就职活动,专心研究和入职前的学习。

我的就职经历和困难

入学大学院后,参加了21卒冬intern的选考,报了10家日系公司,最后只合格了一家。就职活动以22卒就职活动为轴心,从2020年04月,提交第一份entry sheet开始,到2020年10月拿到内定正式结束。由于从summer job拿到了内定,并没有参加过正选考,所以和大家分享下自己参加过的intern/job。

JOB(与正选考高度相关or参加是获得内定的唯一途径):

ZS Associates, Strategy&, Bank of America Capital Markets, UBS Global Markets, Bloomberg Academy, MSD製薬 Career Design Program(类似国内的管培生选拔), NRI IT基盤研究

Intern(说明会,小组讨论为主):

PwC, デロイト, Salesforce, Schlumberger, Citi research,大和証券

和大多数留学生一样,就职活动经历了一开始ES掉,ES过了网测掉,网测过了GD掉,GD过了面试掉,面试过了job掉的过程。比较庆幸自己就职活动开始的比较早,在6月的阶段就已经解决了除了面试(case面和一般面试都包含在内)掉以外的问题,但是今年的新冠疫情也让整个选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化主要集中在1)选考时间整体前移2)视频面试/GD的常态化。

和大家一样,GD是我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我在21卒的冬季intern中参加过一些GD,累积了部分经验。但是由于疫情原因,22卒GD都变成了online进行,也确实感受到了和现场GD的差异。清楚的记得自己4月份第一次参加线上GD,5个人30分钟,我全程只说了四次话。在那次GD发表过后,面试官对除了我以外的所有人都进行了提问,自己出了尴尬以外更多的也是不甘和后悔。网络GD的特点在于缺少了肢体语言和笔记的辅助,作为一个留学生在一群native中更加难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在此之后我也调整了自己的GD战略,积极参加各种线上GD的练习。由于我参加的大部分是战略咨询公司的GD,这类公司GD的特征是一组只能过0~1个人,除了日常练习,看日经新闻培养自己的business sense,阅读casebook积累框架活用外,每次GD我都会抱着一种“你们必须听我说话,我过不了你们也别想过”的心态去和日本人“吵架”,反正是online,GD结束后谁也不认识谁,干嘛要那么客气。实施证明这个战略也基本奏效,从合格第一家外资战略(埃森哲战略部门)的GD后,我就没怎么在GD上失败过。

面试是我在选考路上遇到的第二个问题(case面和一般面试)。由于自己平时比较话痨,说起日语来也是废话一堆不够简练。后来多亏了自己的小伙伴和思杰前辈们的面试练习,我逐渐找到了感觉。这一点在后面详述。

JOB是我遇到的第三个大问题。由于战略咨询我只参加了两个JOB,一个落选一个通过,可能我的经验不是特别有代表性。我在JOB遇到的组员都是非常有攻击性的日本人(毕竟大家都是高倍率GD下存活的人),两次JOB小组里都出现了组员抱团和意见分裂,经常吵一个下午没有一点进展。对于自己能通过一次JOB的原因,我认为如下:

长期intern中积累的良好工作习惯:由于今年全程online进行,面试官会更加重视小组和个人的output的数量和质量。由于我有参加过长期intern,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与几乎没工作经验的日本人相比做的ppt,excel质量更高,也更加易懂。长期intern也让我形成了一些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在保证自己的逻辑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让组员采纳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一点两次job的面试官都有在个人反馈中表扬了一下。

注意整体进度,但拒绝“和稀泥”:由于战略咨询的候选者普遍都比较具有攻击性,所以组内意见不合/吵架几乎不可避免。在这种时候就要注意不要忘记整个job的最终目标,引导团队尽量少浪费时间,将讨论带回到主轴上。但同时,战略咨询相比投资银行更注重意见与提案的逻辑性,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可以为了安抚组员情绪而作出和稀泥的举动,如果自己有出色的想法,在确定自己的逻辑没问题的情况下,采用合适的方法(现场做一个说明用的ppt/note等),让组员接纳自己的意见才是最容易被mentor所认可的。由于日本学生鲜少有做project的经验,所以建议大家参加一些长期intern,这样在做选考的job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可以对大多数日本学生形成思维上的降维打击。

由于必须通过job才可以参加之后的采用面试,我这方面的经验也不多。最后的采用面试中,出了常规的case面来验证你作为咨询师的hard skill以外,Tier2的战略咨询公司还会考察一下culture fit方面的内容(因为人少)。在这方面,我在终面前有在linkedin上询问公司里的前辈该怎样对策,对方回复了我:“Do your best and just be yourself”。事实证明了,culture fit其实并不是一个可以通过对策可以解决的事情,基本上聊几句对面的Partner就可以看出来你到底适不适合这里。我的内定公司的最终面试参与者中,不乏几位已经拿了麦肯锡,贝恩,波士顿咨询公司等offer的日本人,但他们最终也只有一位通过了终面,原因也大多出在Culture Fit上。大家可以通过战略咨询的job感受公司文化,选择适合自己的公司。当然,对企业的了解,整理自己的志愿理由也是必不可少的。在Culture fit之外,也要让对方认识到自己的诚意。

为什么来到S&J以及之后的收获

我是经一位四大监察法人的前辈介绍,在2019年12月的投资银行前辈交流会上第一次和思杰产生了联系。由于比较喜欢陈老师理科生的思维方式,冷静和有逻辑的谈吐,所以报名参加了思杰的辅导班。认识了很多思杰的就职小伙伴,也接受了很多老师的辅导。

首先是GD辅导课和练习使我对GD有了一个整体清晰的认识,在之后的选考中也明确了自己的役割。

最重要的是,感谢潘学姐对于我ES和面试的指导。虽然实际让潘学姐改我的ES,听我的面试的次数并不多,但是学姐每次都可以一针见血的指出我的问题。一开始我还有些不服气,但随着和学姐的交流与精读学姐写的对策方法,逐渐对自己的ES和面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ES从流水账变成了结构化重点突出的好例子,面试从每次发言能说2分钟到每次发言在30秒内和面试官形成愉快的交流,这些转变都要感谢思杰的老师和前辈们的指导。

就职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或一个面试问题

说一个被问到过三次,但是第一次被问懵了回答不上来的问题。几乎所有咨询行业志愿者的ES中,都会表明自己想要快速成长。于是面试官就问过我:什么叫做成长,你为什么一定要快速成长呢。

第一次真的被问的比较懵,因为没有细致的想过这个问题。之后与IBD志愿的小伙伴一起讨论,发现这个问题的实质其实是想要考察你的career plan。实际问的是你想通过成长获得什么,是什么样的目标让你不得不快速成长。

在此之后,我整理了自己的思路,通过对方咨询公司擅长的业界领域,观察该业界领域的市场trend,拟定自己的想要实现的目标,并传达给面试官。之后也就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卡壳了。

有一些面试问题看起来很刁钻,但实际上只是把一些常规的问题换了一种方法。面试时要保持冷静,分析问题的本质,这样就可以拿出自己提前准备过的内容,给面试官一个满意的回答。

给后辈的建议

1.早日结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形成抱团效应。

虽然我的队友不是思杰的小伙伴(因为疫情不能和大家见面非常可惜也少了一些交流),但是我也在学校中认识了两位志愿差不多的小伙伴,每周通过zoom练习GD和面试,并且设立自己的反思会。效果也是非常显著,三位小伙伴都通过summer选考拿到了早期内定,其中两个内定都是外资战略咨询公司,不得不说和小伙伴一起互相练习互相battle真的让自己成长的很快。

2.拓展自己的信息收集渠道,情报不会自己找上门

通过陈老师,我也认识了很多思杰的前辈,他们教会了我JOB时的注意事项,必要时也帮助我调整了就职的心态。除此以外,大家可以活用外資就活、One career, Factlogic等网站收集就职信息。关于OBOG访问,由于战略咨询公司没有官方的OBOG访问渠道,建议大家利用思杰的网络或者通过Linkedin去“勾搭”公司里的前辈,对于认识公司的氛围,文化,擅长的领域等非常有帮助。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由于这两年日本人之间流行起了Twitter就活,大家也可以去注册一个Twitter的匿名账号收集情报。如果看到有日本人选考和自己一样的公司,直接给他们发信息,他们也会很乐于并且没有什么保留的与你交换情报。

最后:给战略咨询以及IBD志愿者

首先,战略咨询与外资投资银行IBD志愿的同学需要早做准备,必要时可以加入選抜コミュニティー。

大家可以google下選抜コミュニティー是什么,几乎60%的战略与IBD的内定者都出自这些選抜コミュニティー。由于这些组织都会有GD,面试的一套选考,所以建议23卒意识比较高的同学现在就可以在思杰积累选考技巧,明年通过選抜コミュニティー的选考,最终拿到自己想要的内定。没有去参加選抜コミュニティー的选考也是我整个选考中最遗憾的事情。

由于今年的新冠疫情使得22卒乃至后面23卒的选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且战略咨询与IBD在日本学生中的人气也在逐年攀升,但无论如何变化企业想要的人并不会变。所以建议大家尽早参加选考(比如23卒可以尝试一些日企不限制卒年的冬intern选考积累经验),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越早试错成本也就越低。

对于战略咨询志愿的同学,除了为了选考的必要努力外(日语,英语,网测,GD,解case),大家也可以多参加一些长期intern, 阅读新闻,从而培养自己的business sense,在选考中对日本人形成降维打击。由于JOB多为3天~4天,在长时间下作为日语非母语者很容易暴露自己日语的不足,这时就要努力培养自己其他的闪光点,让面试官能够对你眼前一亮,从而通过job,参加采用面试,获得理想的内定。

附录:

外資系戦略コンサルティングファーム有新卒采用的公司名录及大致选考流程(一旦进入GD或者面试,之后基本也不可以报考这家公司之后的选考)

Tier1(MBB):

・マッキンゼー(有夏秋春三次采用,夏季采用人数最多,每年采用外国人数量为0~1,落一次2年内不可以再报,无GD,有JOB)

・BCG(有三次采用,夏季人数最多,通过選抜コミュニティー招聘的裏ルート很多,招聘的外国人几乎都是通过ボスキャリ  一年1~2人, 无GD,有JOB)

・ベイン(一年3~4次采用,夏季人数最多,选考最早,没见过新卒外国人,无GD,有JOB)

Tier2:

・カーニー(两次采用,没见过新卒外国人,网测非常难,无GD,有JOB但全是个人work)

・ADL(两次采用,有新卒外国人,往常有GD今年没有,有JOB,理系积极)

・ローランドベルガー(两次采用,新卒外国人比较少,往常有GD今年没有,有JOB但全是个人work)

・Strategy&(三次采用,几乎无新卒外国人,有GD,有JOB,理系积极)

・L.E.K(一次采用,英语要求高,每年有新卒外国人,无GD,无JOB)

・ZSアソシエイツ(两次采用,英语要求高,每年有新卒外国人,有GD,有JOB但冬选考无GD与JOB)

・EY パルテノン(两次采用,英语要求高,每年有新卒外国人,无GD,无面试, JOB决胜负, 理系积极)

・アクセンチュア(戦略)(一年夏季一次采用,有GD,有JOB)